top of page

自殺並非軟弱:破解五大迷思,了解與關懷身邊的人

  • 作家相片: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 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• 7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自殺新聞後的反思:你是否也曾誤解?

新聞不時都會報導與自殺相關的悲劇,對此,社會上都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聲音,有人感到惋惜,也有人表達責備。然而,許多對自殺新聞的不當反應和批評,例如「做傻事」、「有冇諗過其他人」、「自私行為」等,都是源自於公眾對自殺的種種誤解。

迷思一:談論自殺會增加自殺風險?

事實:主動與受情緒困擾的人傾談,並探討是否有自殺念頭,比起刻意避談更為適當。若刻意避談自殺,可能會讓求助者感到難以主動表達自己的情緒困擾。研究顯示,直接詢問一個人有否出現自殺念頭並不危險。如果答案是「有」,求助者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支緩。如果一個人從來都沒有自殺念頭,談及自殺並不會增加自殺風險。

迷思二:談論自殺只是「博取關注」?

事實: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和關注每一個談及過自殺的求助者,千萬不要輕視任何一個求助,或輕易作出批評。根據一項調查老人自殺報告,七成的人在自殺前曾經向身邊的家人及朋友表達過其自殺的意圖。若能及時察覺,有機會可以減少悲劇的發生。

迷思三:一件小事不會引發自殺?

自殺行為是一件複雜的事,不能以單一事件去理解。自殺者可能一直面對著長期的壓力和生活困擾,導致情緒長期受困擾,一件小事已經足以成為導火線,引發自殺行為。

迷思四:想自殺是軟弱或自私?

事實:想過自殺的人通常都經歷著一定的痛苦,對生活感到無助和絕望,令他們認為自殺是唯一的出路。與其批評有自殺念頭的人,嘗試切身於他們的處境,明白一下他們的難處,盡早伸出援手。

迷思五:決定自殺就無法阻止?

事實:自殺是可以預防的。大多數有自殺念頭的人,內心仍然有一部分渴望活下去。他們只是需要及時的援助和支持,幫助他們找到繼續活下去的方法。

伸出援手,及早求助

若留意到身邊有人出現自殺念頭,應以不批判的態度伸出援手,並鼓勵其盡快尋求專業協助。

生命熱線 23820000

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

 
 
Logo without bg.png

心大心細 
Big Heart Small Heart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