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金錢能買到快樂嗎?從心理學角度剖析財富與幸福的真相

  • 作家相片: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 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• 7月18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金錢與快樂:一個複雜的關係

我們每天努力工作賺錢,來滿足我們生活的各種需求。不少人會覺得.. 🤩「賺多啲錢,會開心啲!」 🤑”Money can buy happiness!” 究竟金錢能否真的帶給我們快樂? 💰♥️「有錢」會令我們更快樂嗎?

金錢如何帶來快樂?基本需求與馬斯洛理論

金錢確實是能帶給我們快樂,特別是當我們的基本需求能夠被滿足時。例如,當我們的收入能夠支付食物、住宿、醫療等基本生活開支時,幸福感會顯著提升。🧑🏻‍⚕️去理解這現象,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心理學家Maslow 的「需求層次理論」 Hierarchy of Needs:當一個人處於生存需求的底層階段時,金錢能夠幫助滿足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,為人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性。

越多錢越快樂?研究怎麼說

🤑越多錢會不會越快樂? 📈根據2010的一項研究,當年收入達到75,000美元(約587,392港幣)時,人的幸福感能維持穩定狀態。意味著金錢對幸福的提升並非無限增長,當基本需求被滿足後,收入的增加對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會減弱。

「相對收入假說」:比較之下的幸福感

👩🏻‍🏫💰分享一個有趣的現象稱「相對收入假說 」,英文為Relative Income Hypothesis,這現象指人的幸福感往往取決於「與他人比較」的結果,而非收入的數字。舉例:當一個人變得比身邊的人富有時,他的幸福感可能會增加;但如果整個社會的收入水平都上升,他的幸福感可能會重新下降。

貧窮與情緒健康

💸貧窮會影響人的情緒健康嗎? 極端的貧窮確實是會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感。貧窮不僅帶來生存壓力,還會導致焦慮、不安全感,這些因素都會降低幸福感。一項研究發現,收入的增加能顯著減少貧困家庭的壓力水平,並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。

「快樂跑步機」:永無止境的慾望?

☝🏻心理學家Brickman和Campbell在1971年提出「快樂跑步機」Hedonic Treadmill理論,理論講述收入的增加雖然能暫時提升幸福感,但人很快會適應,並渴望更多,形成對快樂的追逐與不滿足。

結論:真正的快樂是什麼?

金錢固然重要,但真正的快樂往往來自我們♥️內在的滿足感、🤲🏻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和🌱生活目標。

Reference: Brickman, P., & Campbell, D. T. (1971). Hedonic relativism and planning the good society. In M. H. Appley (Ed.), Adaptation-level theory: A symposium (pp. 287–302). New York: Academic Press. Diener, E., & Oishi, S. (2000). Money and happiness: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-being across nations. In E. Diener & E. M. Suh (Eds.),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-being (pp. 185–218). Cambridge: MIT Press. Killingsworth, M. A. (2021). Experienced well-being rises with income, even above $75,000 per year.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, 118(4).

 
 
Logo without bg.png

心大心細 
Big Heart Small Heart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