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覺失調:揭開真相,終結污名,從了解開始
- Big Heart Small Heart
- 7月1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「極危險 連思覺像也失調…」思覺失調是什麼?
思覺失調是一種精神科疾病,患者會出現知覺、思想、情緒及行為上的異常,導致與現實脫節,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、社交和工作能力。
思覺失調有多常見?
思覺失調的發病率約為1%。多數在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開始呈現症狀。
思覺失調的成因是什麼?
思覺失調症的成因複雜。目前醫學界認為遺傳因素、神經傳導物質(如多巴胺)失衡、環境因素和壓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導致病症的出現。
關於思覺失調 - 真正的「危險」
大眾經常藉着新聞報導或電影等媒體,將思覺失調患者與暴力犯罪連結上,讓許多人對患者產生極大的誤解和恐懼。然而研究指出,絕大部分的思覺失調症患者並不會有暴力傾向,患者比一般人更可能成為暴力或虐待的受害者,而非加害者。這些誤解不僅加深了大眾歧視,也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,導致患者及家屬因害怕被標籤化而延遲治療,錯過病情早期控制的黃金時期。
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:及早治療的重要性
⛔️真正的危險是患者/家人害怕被標籤化而延遲治療,錯過病情早期控制的黃金時期
⛔️真正的危險是患者/家人害怕被標籤化而延遲治療,錯過病情早期控制的黃金時期
⛔️真正的危險是患者/家人害怕被標籤化而延遲治療,錯過病情早期控制的黃金時期
如何幫助思覺失調症患者?
要真正幫助思覺失調症患者,社會必須打破污名化,理解患者需要的是支持、關愛與治療,而非恐懼與排斥。家人與朋友要注意早期徵兆,鼓勵患者儘早接受專業的精神科治療。藥物治療如抗精神病藥物、及社區支援計,都能有效幫助患者盡早穩定病情,重新融入社會。🤲🏻🌱♥️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