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失眠迷思大解構:偶爾「瞓唔著」不等於臨床失眠!

  • 作家相片: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 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• 9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「瞓唔著」就是失眠?常見誤解大拆解

相信每個人都曾有過因為壓力、興奮或環境變化而出現的「瞓唔着」。許多人會問:有時「瞓唔著」是否就等於失眠?答案是「不」!這是不少人對失眠的誤解。有時「瞓不著」其實並不完全等於臨床上所定義的「失眠」!

失眠的臨床醫學定義與診斷標準

臨床醫學上對「失眠」的定義,不僅僅是單純的「瞓唔著」或「瞓得唔好」,而是一種影響到健康的疾病。

根據DSM-5的診斷標準,要診斷失眠(Insomnia)需要患者對睡眠的質與量感到不滿,並伴隨以下至少一種症狀:

入睡困難:躺上床後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睡著,通常指超過30分鐘。

睡眠維持困難:夜裡容易醒來,或醒來後難以再次入睡。

過早清醒:比預計的時間還早醒來,並且無法再繼續睡。

失眠對日間功能的影響及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

睡眠問題會影響日間功能,並造成明顯的影響,例如:日間感到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變差、情緒煩躁等。此外,睡眠困難的情況必須持續,一週至少發生3個晚上。

若長期受睡眠問題困擾,並已影響到白天的精神與情緒,鼓勵盡早尋求專業協助,找出原因。總括而言,有時「瞓唔著」就不一定等於失眠!祝大家今晚能睡個好覺!

 
 
Logo without bg.png

心大心細 
Big Heart Small Heart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