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「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」

  • 作家相片: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  Big Heart Small Heart
  • 9月19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
「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」

試想像一下,如果你每天都被多個不知名Unknown電話訊息轟炸。而訊息充滿著惡毒的侮辱、刻薄的諷刺,甚至教唆自殺的字句。你的感受會如何?😨👾💻


Netflix 的一套紀錄片《Unknown Number: The High School Catfish》揭露了一宗令人不寒而慄的真實案件:一個名叫 Lauryn 的少女,收到長達 15 個月的匿名訊息轟炸,訊息內容不但不停侮辱她,還重複教唆她自殺。更令人心寒的是,匿名欺凌者似乎對 Lauryn 的生活瞭如指掌,知道她最私密的生活細節,甚至會騷擾她身邊的人。這持續一年多的騷擾,對少女的生活和心理造成極大困擾。她一直想不通是誰在做這些惡行,就連警方也摸不著頭腦。


⚠️劇透注意⚠️

究竟是誰用上數百則匿名訊息網絡欺凌少女?答案沒人敢相信,竟是少女的親母 Kendra Licari。令人心寒的是母親的自編自導自演,以及她在女兒學校和警方調查的積極參與。當被問到她的動機,她表達她一心想將女兒「留在身邊」,並讓自己能扮演一個拯救女兒的角色,令女兒能依靠她、需要她。她這「英雄母親」的角色,更間接為自己博取了不少關注與同情。在紀錄片中,有專家提出這是Cyber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。


🧑🏻‍⚕️我們先一起認識什麼是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

「代理型孟喬森症候群」,英文為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,是指照顧者為了獲取同情與關注,會主動捏造、誇大,甚至直接導致被照顧者,通常是孩子,產生生理或心理上的問題。在 Kendra Licari 的案例出現之前,典型的例子多半與生理疾病有關。例如,照顧者可能會讓孩子服用不必要的藥物,使其看起來像是生了重病。這樣一來,照顧者就能以「為孩子心力交瘁」的形象,獲得醫護人員和親友的關心。


Cyber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的「Cyber」,意思是網路,反映了這種行為的新形式。在 Kendra 的案例中,她並未造成女兒身體上的疾病,而是利用網絡的匿名性,一手製造了女兒這場持續的網絡欺凌,和及後的心理創傷。


 
 
Logo without bg.png

心大心細 
Big Heart Small Heart

bottom of page